刘淑
刘淑字仲承,东汉末河间乐成人也。祖父称,司隶校尉。淑少学明《五经》,遂隐居,立精舍讲授,诸生常数百人。州郡礼请,五府连辟,并不就。永兴二年,司徒种暠举淑贤良方正,辞以疾。汉桓帝闻淑高名,切责州郡,使舆病诣京师。淑不得已而赴洛阳,对策为天下第一,拜议郎。又陈时政得失,灾异之占,事皆效验。再迁尚书,纳忠建议,多所补益。又再迁侍中、虎贲中郎将。上疏以为宜罢宦官,辞甚切直,帝虽不能用,亦不罪焉。以淑宗室之贤,特加敬异,每有疑事,常密谘问之。灵帝即位,宦官谮淑与窦武等通谋,下狱自杀。

刘淑,字仲承,河间乐成人。早年隐居不仕,汉桓帝刘志听见刘淑高名,授以议郎。再升尚书,又升侍中、虎贲中郎将。汉灵帝刘宏即位,宦官诬陷刘淑与窦武等通谋,把他投入监狱,刘淑自杀而死。

年轻时学习《五经》之后,就隐居不仕,立精舍讲授,学生常达几百人。州郡以礼相请,五府连辟,都不去。

永兴二年(154年),司徒种暠推举刘淑贤良方正,他托病辞谢。汉桓帝刘志听见刘淑高名,责斥州郡,用轿子把卧病的刘淑抬到京师。刘淑不得已去了洛阳,对天子所问,对答为天下第一,授以议郎。刘淑又陈述时政的得失和灾异之所以发生,都有效验。再升尚书,采纳忠言,向天子建议,多有补益。又升侍中、虎贲中郎将。向皇上上疏认为应当罢斥宦官,言词急切,天子虽然没有采用,也没有加罪他。因刘淑是宗室的贤者,特别对他敬重,遇到有疑惑不易决断的事,经常秘密地问他。

汉灵帝刘宏即位,宦官诬陷刘淑与窦武 等通谋,把他投入监狱,刘淑自杀而死。

史料记载

《后汉书》卷五十五·章帝八王·列传第四十五 : 解渎亭侯淑,以河间孝王子封。淑卒,子苌嗣。苌卒,子宏嗣,为大将军窦武所立,是为灵帝。建宁元年,窦太后诏追遵皇祖淑为孝元皇,夫人夏氏曰孝元后,陵曰敦陵,庙曰靖庙;皇考刘苌为孝仁皇,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,陵曰慎陵,庙曰奂庙。皆置令、丞,使司徒持节之河间奉策书、玺绶,祠以太守,常以岁时遣中常侍持节之河间奉祠。